2019-08-29

2019年8月17日,映绿在15周年之际,邀请8家公益支持机构共同在上海举办“映绿15周年庆暨长三角公益支持机构合作发展论坛”。本次论坛邀请到100余位与中国公益行业息息相关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与公益从业者,以搭建平台、促进跨地域交流、寻求共识为目标,分析公益支持的新需求、新机遇和新挑战,探讨公益支持的新价值、新实践和新趋势,倡导长三角公益支持机构的合作发展,促进长三角公益事业一体化的形成。

本文为您分享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组织服务处(涉外社会组织管理处)处长赵宇的主题发言

 ▲  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组织服务处处长赵宇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公益支持机构的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受邀参加今天的论坛。首先,我代表上海市民政局社会组织服务处,对论坛的举办和映绿十五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

映绿自成立以来一直坚守自身的初心和使命,坚持不懈地致力于社会组织的能力建设,在社会组织能力提升和行业发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我要对庄爱玲博士及其团队,表示由衷的敬意。

映绿作为一家知名的公益支持机构,一直是我们处非常重要的一个合作伙伴。作为推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职能处室,我们处一直把推进社会组织的服务支持体系建设,作为自身非常重要的一项职责和使命。

借今天参加这个论坛的机会,我想对公益支持机构的发展谈一点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1  公益支持机构在上海获得了很好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相比映绿刚刚创立的那些年,公益支持机构的数量有了长足的发展。各类专业的服务力量,不只是社会组织,也有企业,不断地进入,服务的产品在不断地增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不断地增强,为行业发展注入了鲜活的能量,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动力。

二是行业内部在不断地进行分化和组合,合作的程度在不断地加深。上海的机构在不断地向全国输出模式、输出服务,全国的知名机构也都把上海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在上海找到了自己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和自身业务成长的空间。

三是公益支持机构在推动公益组织的成长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重要的作用不仅局限于能力建设的培训,还包括行业交流、项目评估,更多地开始向战略咨询、资源链接、项目筹款、个案辅导等个性化服务方向拓展。

2  政府主导与社会力量之间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和合作。

近几年,上海市委、市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把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大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作为重要的工作着力点。上海民政局和社会各界积极推动相关工作,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可喜的进展。

一是社会组织的服务支持网络基本建成。全市建成市区街镇三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240家,实现了全覆盖,社会组织可以就近、就便得到相关的支持和服务。同时服务中心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能级是在不断提升的,目前获得3A以上评估等级的已经接近50%。上海出台了全国首个《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与服务指南》的地方标准,目前服务中心正在向着标准化和专业化的方向迈进,服务能级和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得到提升,主渠道和骨干支撑作用会进一步得到发挥。

二是社会化的服务支持系统也在日益完善。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已经比较多元,全市共有基金会483家,其中社区基金会的数量83家,数量全国第一。全市陆续涌现出一批社会组织的能力支持机构,包括法律、财务、互联网、培训、传播、战略咨询、筹款等等,互联网公益的蓬勃开展也为公益组织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项目扶持。

三是各类资源、平台和服务不断地融合集聚。全市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35家。市级打造上海公益新天地园区,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上海公益伙伴日”活动,作为全市性的社会组织合作交流与展示平台,目前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今年将举办第九届。上海公益创业大赛、上海年度公益盛典和年度公益数据发布,包括我们正在推动建设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供需对接平台,这些新型的行业发展平台和载体也在不断地涌现,促进了各类公益资源的链接和公益支持机构的合作,促进和引领了整个公益行业的发展。

总体来看,体制内的推动和体制外的活力是互相促进,不但没有相互挤压,反而带来了更大的合作和发展空间,构成了整个上海公益事业发展日益完善、日趋良好的生态环境。

 展望未来,公益支持机构的发展仍然大有可为。

一是整个服务支持的链条我认为仍然有待优化和整合。从一个个小小的公益初心出发,到发展壮大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公益项目和公益机构,整个服务支持的链条都应有相应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来提供。而这种服务如何能够做到应需而动、触手可及、有效衔接、互为支撑,目前有大量的工作可做。

二是长三角的一体化发展大有可为。上海的龙头机构在这方面有优势,可以进一步地走出去,提供服务。上海之外的专业机构也非常欢迎来到上海,大家取长补短,打破山头主义与本位主义,以开放、共享、创新和合作的理念为引领,进一步结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寻找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舞台。

三是在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之间有待形成更为良性的互动机制。公益支持机构的发展要主动放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大格局中来思考和谋划,要主动置于加强党的领导,促进社会治理创新的要求中来推进,这是中国的特色。我们正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来整合各类政策、资源、项目、平台、人才服务等要素,来大力促进各类公益支持机构的联动与合作;各级的服务中心和孵化基地也会更多地向各类专业支持机构敞开自己的大门,共同构建开放共享、创新共赢的社会组织服务支持体系,共同促进良好的社会组织发展生态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