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18

推动社区基金会发展是长宁社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自2017年长宁区制定并实施社会组织发展“1 5”文件以来,已有新华等7个街道申报成立社区基金会,其中,已成立登记4家,筹备登记3家。今年,结合社会组织大调研工作,区民政局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回应社区基金会在登记注册、筹资募款、人才培养、项目运作等方面的需求,开出“必修课”菜单,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以项目化运作方式实施社区基金会能力建设“训练营”。10月30日,训练营结业仪式在区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举行,区民政局副局长、社团局局长陈汉传应邀出席,各街镇社区发展办、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人,社区基金会相关人员及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近30人参加。

结业仪式回顾总结了社区基金会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情况。在项目推进中强化“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专项调研。实地走访各街镇了解长宁区社区基金会发展现状,形成调研报告,为项目实施夯实基础。二是坚持量身定制,优化培训菜单。培训课程涵盖基金会成立登记、政策法规解读、公益项目设计、基金会运作、公益筹款等实务,授课专家包括市社团局登记处、上海复恩社会组织法律研究与服务中心等机构的专家学者。三是坚持精准聚焦,提升培训成效。通过宣导沙龙、主题培训、实地参访、答疑服务等形式,第一时间响应各街镇筹建或运作社区基金会中遇到的各类“疑难杂症”,及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或建议。经过6个月的项目运作,形成了“三个一”的成效,暨打造了一支更为专业的社区基金会管理团队,搭建了一个社区基金会交流互动的“朋友圈”,建立了一套规范运作的社区基金会制度模板。

区民政局副局长、社团局局长陈汉传充分肯定了社区基金会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成效。他认为,社区基金会不同于以往的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具有强烈的社区指向性。长宁的社区基金会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整合公益资源、拓宽慈善渠道、改善社区民生、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等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在今年的公益伙伴月平台和社区治理的舞台中,社区基金会正发挥着“蓄水池”和“助推器”等重要作用,持续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和社区治理精细化发展。同时,他也强调,要在社区基金会的发展运作中妥善规划未来发展,不断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强化“标杆意识、公益意识、诚信意识和规范意识”,牢记“回馈捐赠人、回馈居民、回馈社区、回馈社会”的宗旨,做受社区欢迎、促社区发展的基金会。区民政局也将持续推进长宁社区基金会的建设与发展,加强培育扶持,健全支持体系,推动社区基金会持续发展和规范运作。

训练营还邀请了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品牌公募部项目经理刘亚娟以“公益筹款”为题,开展最后一次授课。在分享国内公益筹款的发展和趋势的基础上,从为何筹款、向谁筹款、如何筹款三个维度,结合案例分享,深入浅出地对社区公益筹款进行“释疑解惑”。为进一步巩固培训成果,当天下午,区民政局还带领部分街镇发展办、自治办、社区基金会和区社会组织创新实践园入驻社会组织“走出去”,实地参访了浦东新区金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了解“金杨益天地”、金杨社区基金会的日常运作和项目开展情况,并与中心负责人围绕机构运作管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区供需平台搭建等主题开展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