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5

2017年6月15日,为了健康、专业、有序地促进社区基金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浦东新区民政局主办,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映绿”)、上海映绿公益发展基金会承办的“社区基金会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在浦东新区界龙总部园举行。这也是映绿继“社区基金会发展论坛首届年会”(2016,深圳,第五届中国慈展会)、“社区基金会与社区多元共治”公益论坛(2016,第六届上海公益伙伴日),第三次举办社区基金会主题的大型论坛。约2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社会组织、专业人士应邀参加了此次论坛。阿基米德FM对全天的高峰论坛进行了音频和图文直播。

上午的活动由阿基米德FM的培怡主持。

浦东新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黄宏致辞。他介绍了上海在推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肯定了社区基金会在拓展社会资源、参与社区治理、接续居民社区关系、助推社区公益、涵养社区人文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并期待本次高峰论坛能够“分享上海及各地社区基金会的实现模式,分析影响社区基金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找出促进社区基金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形成社区基金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共识。“

随后,映绿团队出演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情景剧“社区故事”。通过对“居委会陈主任”、“李伯伯”、“张奶奶”、“刘红”等社区人物的生动演绎,展现了社区治理中的多元需求(环境治理、残障人士社区融入、失独家庭/独居老人照顾、单亲家庭关爱、儿童托管服务缺乏等)与资源不足的矛盾。故事主角居委会主任虽然十分热心社区工作,但经费有限,希望通过成立社区基金会,汇聚社区资源,打造守望相助的美好家园。

之后的主题论坛环节,五位演讲嘉宾分别做了发言。

映绿董事长兼总干事庄爱玲,分享了“社区基金会的使命、策略及思考”。她比较了中美两国的社区基金会,在她看来,虽然各自社区基金会在使命的表述上有所不同,但目标都是满足社区需求、解决社会问题。而要实现自己的使命,必须有相应的策略。社区基金会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公共空间及智力支持等各种途径和手段,解决外来人口、贫困人群、教育改革、青少年发展、邻里关系等问题。映绿作为国内最早开展社区基金会培育的公益支持机构,在培育的过程中有很多自己的经验和思考。中国的社区基金会,资金规模比较小,正因为资源有限,更要选取最需要关注的人群和最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社区基金会一定要思考自己的定位、作用;建立敬业、专业、高效的团队;动员社区成员的参与、支持和监督;并协调好与政府、社区、公益组织之间的关系。

第二位做主题发言的是深圳社会组织研究院院长饶锦兴。他围绕“社区基金会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进行了分享。他在上海的调研中发现,上海推动社区基金会培育的力度非常大。中共中央国务院6月12日出台了社区治理的意见,这个意见很多经验就来自上海的1+6文件。这是社区基金会第一次写进中央文件,也是上海对社区基金会从政策层面的一个巨大贡献。但同时,中国基层社会正面临一个“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大量留守儿童、空巢家庭出现,而农村基层民间组织发育程度低、传统价值体系衰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在城市,经过国家十几年的推动,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上已经有了非常大的改进,却仍然面临着“社区治理的角色错位、社区治理资源匮乏、社区居民参与不足”这三大困境。因此,不要把社区基金会看成一个特殊的组织形态,而是要“培育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基金会”,把它看成一个工具、方法,结合当下基层建设的任务、要求和特点,探索在“国”和“家”之间构建一个社会的领域。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映绿董事贾西津,分享了“可持续的治理–机构使命、治理、人才及其可持续发展“。“社区价值就是本地价值、身边价值”。因此,社区不仅仅是一个地域,也是“心灵上的密切连接”,有社区关怀的人都可以参与。她重点阐释了“治理和价值”的关系,她认为,二者密切相关。“治理是为了延续价值而产生的,所以治理不能在价值之上”;同时,为了延续这个价值,不能只靠人,必须依靠治理结构的设计让价值延续下去。她指出,中国有很多公益组织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个组织其实就是一个人”。因此,治理本身的可更替性,自我更新决策议事规则的能力,决定了它未来能不能持续地把这个价值延续下去。她总结了社区基金会理事会治理的两大特性:第一点,要基于本地社区公民的特色;第二点,有充分的多元性、混合型。有了一个合理的组织架构,让这个组织能够自我去运作,才能实现社区基金会治理所要达到的目的。

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杨晔分享了“基金会行业人才发展培养战略探究”。他认为,“行业吸引力、传统观念和公众认知、以及歧视性政策和行政规定”是导致行业人力资源匮乏的三个主要根源。公益行业相对其他行业还很年轻,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不成熟的情况,这是客观现实。而另一方面,一些“歧视性”还普遍存在,比如认为基金会工作不觉得需要专业背景;缺乏对行业公开有效的认知渠道;免税资质和员工平均工资挂高。他建议通过开展专业人才教育、职业培训、行业通识教育、在岗培训、人才引流、跨部门/跨行业协作等各种方式,把公益行业建设成一个高素质的行业,给人才发展提供方向。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理事长黄浩明为大家分享了“社区基金会公信力与可持续发展”。他以思诚朝阳门社区基金会为例,分享了社区基金会成长面对的各种挑战。一方面,社区基金会规模小、运作难、人员缺,成立不容易,可持续发展更不容易。另一方面,“认识不到位,法律依据不完善,资金来源有限”。他直言,整个社会的捐赠意识还不够,要调动社区资源的积极性,就要做到“专业人才、专业服务、专业运作”,还要跟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通过内力和外力解决公信力问题,把社区各成员调动起来。他还说,社区基金会治理当中最重要的是理事会,理事会不能只挂名、不“理事”;还有一个是执行力,服务能力不到位老百姓不买账。最后,在他看来,社区基金会要可持续发展,从外部来说,要按慈善法、民法要求,跟社区搞好关系,党建也要跟上去;从内部来说,要建立有效的双循环体系,既要对捐赠人负责,也要对受益人负责,让他们有获得感。所以,社区基金会为社区服务的宗旨必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优化配置社区成员的基本需求和资源;强化社区成员主体责任和行动意识;推动社区基金会公信力与社区有效治理;建立社区和谐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目标。